次日一早,天才蒙蒙亮,大家就陆陆续续起来了。
贺听澜他们睡的帐子是用毡子搭的,挡风御寒,保温效果特别好。
以至于贺听澜猛然一钻出帐子,瞬间被冷风吹了个透心凉。
一下子就清醒了。
燕十三看贺听澜打了个哆嗦,赶紧上前问道:“大当家,再披件衣服吧,别着凉了。”
说着,他就要把自己的外袍脱下来往贺听澜身上披。
贺听澜连忙推开,“不用不用,你自己穿着,我稍微活动一下就热了,穿多了会出汗,反倒容易着凉。”
燕十三这才罢休。
晏臻选的这是个什么地方?贺听澜心想。
不偏不倚正好选了个风口,昨晚大风狂肆地刮,他躺在帐子里都能感觉到帐顶在晃动。
以至于贺听澜一晚上都在担心会不会睡着睡着,帐子就被刮飞了。
经过一晚上的思考,贺听澜心中有了初步的计划。
他找到了正在准备今日早餐的晏臻。
“晏主簿,可否移步一下?”贺听澜拍了拍晏臻的肩膀说道,“我有个建议,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听。”
晏臻闻言抬头,颇为好奇地问道:“什么建议?”
“我是觉得这里的御寒措施还可以加强一些。”贺听澜道,“百姓们既没有帐子睡,穿的衣裳也单薄太多,这样下去不知会有多少人冻死。”
晏臻面色凝重地叹了口气,道:“你说的这些我又何尝不知道?只是现在我们能做的只有这么多。至于能不能挺过来,只能看每个人的造化了。”
“或许你们有没有想过,县衙能调动的帐子虽然有限,但是咱们可以号召大家一起搭建简易帐子呢?”贺听澜提议道。
“其实自己制作帐子很简单,我粗略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晏臻闻言眼睛一亮,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说:“愿闻其详!”
“搭建帐子需要用到的东西无非这么几样:用于支撑的木杆、用于覆盖保暖的毡子或者席子、用于连接的麻绳,以及用于稳固的石头。”
“这些都能在附近找到,我们可以号召大家去搜集材料,然后再统一给大家示范怎么搭建。这样一来今天晚上所有人就都能睡进帐子里了。”贺听澜说得头头是道。
晏臻似乎有些不可置信,但是见贺听澜一副胸有成竹的姿态,于是他立刻拱手行礼道:“若是义士肯出手相助,晏某感激不尽!”
“这个好说。”贺听澜笑着拍拍自己的胸脯,“包在我身上!”
贺听澜蹲下来捡了一块石头,在地上写写画画起来。
“你看,一般来讲为了保证帐子不被大风吹倒,它不能太高,最好保证在人的肩膀以下。”贺听澜说着,在泥土上画了一个四角的锥状物。
“考虑到流民人数众多,每个帐篷最好能多住一些人。所以我们要尽量让帐子的斜边长一些。”
贺听澜指着从上至下的斜边说道:“在保证席子不塌陷的情况下,这条边尽量不能超过两丈。”
“按照高度八尺、斜边两丈的长度来算,每个帐子能睡八个左右的成年人。不过以现有的孩童数量来看,每个帐子里挤下十个人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晏臻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十分专注地看着贺听澜。
贺听澜继续讲道:“所以只要把流民们分成十人一队,从每个队里面挑一个人出来教会他们搭帐子的方法,再让他们组织自己的队伍去做。这样一来我们只需要教会这三百个人就可以了。”
“太好了!”晏臻激动地站了起来,“那咱们立刻就去安排吧!争取今晚能让大家都睡上帐子!”
“诶等等!”贺听澜一把拉住跃跃欲试的晏臻,“不过驻扎的地点需要换一换,现在这个地方风太大了,我怕帐子会被风给吹跑。”
晏臻面露难色,“可是,这已经是我们能找到的唯一一片足够大的平原了。其他的地方要么不够大,要么都是些坑坑洼洼的,不方便管理。”
“其实坑坑洼洼也没什么不好。”贺听澜说,“只要没有安全隐患就行。”
他往南边一指,“你看那边,正是无极山的背风面,相对来说风要小很多。而且那边地势也不低,鲜少有野兽出没,离可以砍柴的树林也更近些。”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那边都比这里更适合驻扎。”
晏臻激动地点点头,“好,我这就去叫兄弟们搬过去!”
说罢,晏臻快步跑回去,对其余的士兵和官吏解释他们要做的事情。
趁着粥棚还没有搭起来,大家赶紧抬着东西一起往南边走。
百姓们拖家带口,也跟着官吏缓缓迁徙。
在新地点安顿下来之后,晏臻对贺听澜道:“义士,要不你来组织一下大家?”
“算了吧,还是你来。”贺听澜摇了摇头,“你毕竟是官府的人,这几天也是你来负责施粥。你说的话他们大概更愿意相信。”
晏臻想想觉得也有道理,点头道:“行吧,那就我来安排。”
于是晏臻走到大家跟前,拿出一个号角吹了一声。
吵吵嚷嚷的百姓们瞬间安静了下来。
“大家都看过来!”晏臻高声喊道,“今日给大家一个能够睡上帐子的机会,只不过要靠你们自己的双手去搭建。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啊?”
一听说有帐子,百姓们瞬间沸腾了。
甚至有人不敢置信地问晏臻这是不是真的。
晏臻比了个手势示意大家先安静,然后按照贺听澜方才描述的给百姓们讲了大概需要做些什么。
“现在,我需要你们自行分成十人队伍,并且必须保证每个队伍当中至少有两名孩童!”晏臻道。
“组建好队伍后,大家自行选出一位队长,此人最好是头脑灵活、身强体壮的青年人。队长统一站到前面来,待会这位义士会教你们如何选择材料,以及如何搭建帐子。”
话音一落,百姓们纷纷开始组队。
大家都想快点开始工作,于是组队的过程远比贺听澜预料的要快。
各队的队长陆陆续续地站到了前面,不一会就都站完了。
晏臻看大家组得差不多了,于是将手中的号角递给贺听澜,道:“接下来就麻烦你了。”
贺听澜笑着接过,点点头,“放心吧,我来。”
他懒得多说废话,直入主题道:“大家一会儿去找材料的时候,以下注意事项务必要牢记于心。”
“木杆,每人找四根回来。要选择两丈左右的,如果实在找不到这么长的,就用两根木杆拼接而成,连接部位用绳子固定。粗细至少要有手臂一半那么粗,否则不够牢固。”
“要编织草席,需要选择长条状的枯草。不管是芦苇、茅草还是什么别的草,总之越长越好。每人至少要搜集八十斤。”
“至于麻绳,可以用树皮来代替。大家把树皮割成约小拇指粗的长条,当绳子使用就行。”
“另外,每个帐篷还需要在四个角和四条边的中间压上石头,每处石头至少得有八斤重。”
“大家将这些资源找齐之后回到此地集合,我会教大家下一步怎么做。”
将任务发放完毕,贺听澜对着号角高声道:“现在大家可以开始搜集了,都尽快些,争取今晚人人都能睡上帐子!”
贺听澜话音刚落,百姓们迅速四散开来,争先恐后地带着自己队伍中的人开始漫山遍野地寻找材料。
贺听澜将号角递给晏臻,笑道:“看起来,大家的积极性还不错,希望事情能顺利进行吧。”
“嘿嘿嘿,一定会的!”晏臻咧着嘴直笑,将一碗水端给贺听澜,殷勤道:“来喝点水,跟这么多人说话实在太费嗓子了。”
贺听澜也没跟他客气,接过来仰头咕咚咕咚喝得一干二净。
“朝廷对于如何安置这些流民,有任何计划和措施吗?”贺听澜打听道,“总不能一直这么耗着吧?这样下去粮食很快就不够了。”
“我也正愁这个呢。”晏臻原地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了下来。
“我记得,以前在安置因旱灾或者战乱而流离失所的百姓时,无非就是这么两个选择。一是将流民分散引入其他城池和村落,二是统一将他们迁到更加偏远的荒地,开垦种田,自给自足。”
“总之,一直靠朝廷养着绝非长久之计,总得给他们找到自己养活自己的办法才是。”
贺听澜赞同地点点头,“要是人少些还好办,可是人这么多,不管是哪种办法都要大费周章。”
“是啊,”晏臻道,“我们已经向中央上书了五次,可是到现在连个信儿都没有。也不知道是被半路拦截了还是怎么。”
“当真?!”贺听澜惊讶地一挑眉,随即想想也觉得合理,冷笑了一声。
“不过这倒也不稀奇,朝廷一向如此。该管的事从来不管,不该管的事情确实管得很上心。”
晏臻似乎是不解,好奇地问贺听澜:“此话怎讲?”
贺听澜不想透露太多关于自己的身份的事情,于是便打了个哈哈搪塞过去。
晏臻倒是对贺听澜为什么会这么说十分感兴趣,于是张口又要问。
然而他们的对话很快就被找齐了材料的百姓们打断了。
“官爷!搭帐子的材料都找好了,下一步该怎么做哇?”
贺听澜冲晏臻笑笑,起身道:“得,又来活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