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馆里,宋佑庭和完颜敏觥筹交错,两人都有些酒气熏熏。宋佑庭示意辛离上前,辛离拿出一个小盒子打开,里面一颗珠子闪闪发光。
“此乃东海夜明珠,世间难得,我也只此一颗,还请完颜大人收下。”宋佑庭客气的说。
完颜敏连忙推辞“誉王真是客气,此次来京圣上已赐了许多礼物。我深感圣上之恩,又怎好再收誉王殿下的礼物。”
“完颜大人不要客气,两国能够和平相处,是边境百姓之福,也是天下之福,一个小小的夜明珠又算什么。”宋佑庭坚持道。
“既如此,我便却之不恭了。”完颜敏接过盒子说道。
“圣上和殿下重礼仪,实在有大国风范,比起那个死太监可要好很多。”完颜敏旁边的博叻齐插嘴道。
“多嘴。”完颜敏呵斥道。
博叻齐不服气的愤然离席。
宋佑庭旁观着这一切没有做声,微微扭头示意了下辛离,辛离过了一会便找了个借口悄悄离开宴席。
果不其然,这个博叻齐正在院中大骂,辛离走上前去。“大人何故如此愤怒,惹得他人侧目。”
博叻齐扭头看是辛离,便闭口不做声。
“大人酒席上可未能尽兴?誉王殿下此次代行鸿胪寺之责,深怕招待不周,还有什么能做到的,我家殿下一定尽力。”辛离好言好语劝道。
博叻齐哼了一声说道:“誉王自然待我们极好的,圣上也是。只是那太监却实在该死,竟敢对我们指三道四,还克扣我们的东西,今年桑国给我们的回礼远不如往年之多。”
辛离顺势说道:“确实该死,不过他一向如此,并不是针对耶洪旗,还请大人海涵。”
博叻齐继续愤愤不平的说道:“这狗东西竟然敢对我颐指气使,连完颜大人都未曾对我如此态度。若不是完颜大人拦着我,我早当场把这个李恕打去见阎王!”
辛离眨眨眼睛,一边安慰着博叻齐,一边劝他不要再这里咒骂,免得扰了屋内完颜大人和誉王的兴致。
不久后,宋佑庭和完颜敏醉醺醺的走了出来,博叻齐和辛离连忙各自迎上去。宋佑庭和完颜敏互相道别,辛离搀扶着宋佑庭走出驿馆上了马车。
马车缓缓开动,方才还醉醺醺的宋佑庭却突然清醒过来。辛离毫不意外的看着宋佑庭自己整理了下略有凌乱的衣衫,然后报告了刚才的所见所闻。
宋佑庭点点头,一切如他所料。他在宫宴上见耶洪旗的诸位对李恕冷眼相待,便觉得耶洪旗定是与李恕有过节。如果李恕对耶洪旗私下给的好处不满,想要借烟花案一事对耶洪旗敲打一番,这倒是个合理的动机。
周家不过是个替罪羊,可是徐清这人却选的极好。若是徐清没有落挞的身份,耶洪旗世子在桑国受伤,此事不会山中有,两国必有矛盾。可如今耶洪旗也教训了,矛头也指向了落挞,一石二鸟。
李恕贪财狠毒,却只有些小聪明,所依赖的唯有圣上的信任。锦衣卫指挥使王顺更是有勇无谋,此事他们绝想不到能利用徐清的落挞身份转移耶洪旗的注意力。
事情真的会有这么巧合吗?茫茫人海中,为何偏偏是徐清?这究竟是无心之举还是蓄意谋划?
如今想来,之前便错了,这背后的人,不管是不是成班,都不是为了推动两国的冲突,反而或许是在敲打耶洪旗的同时又避免被耶洪旗抓住把柄惹起两国战乱。
宋佑庭深感自己不能贸然行动。若此人是成王,便说明成王与司礼监沆瀣一气。世人皆知圣上最信任的便是司礼监和成王,如此圣上身边便是危机重重。若此人不是成王,却能把桑国和耶洪旗的危机化于无形,选取徐清,也定与子易的案子脱不了干系。
“殿下,落挞和耶洪旗近几六年都在边境蠢蠢欲动,骚扰我朝百姓。若能让他们内部争斗不休,边境士兵和百姓或许可以趁此机会休养生息。不过,此计虽于我朝有利,可是挑起他国战乱,又害得周家险些都丢了性命,我觉得出此计谋之人也算不上什么良善。”辛夷分析道。
“你说的对,这种权衡之术枉费无辜之人性命,着实为人不齿。”宋佑庭同意道。
“此人在李恕背后指点,他在暗我们在明,实在可怕,殿下可要细细筹谋。”
宋佑庭掀开车帘,冬夜的冷风吹进车中,他更清醒了一些:“襄王即将进京,我们没有多少时间了。”
辛夷知道宋佑庭是在说他与湖湘郡主成婚之事。传言这位湖湘郡主有意誉王,太后疼爱湖湘郡主,此次宣二人进京,正是为了这桩婚事。可手握重兵的襄王女婿怎是这么好当的,一旦成婚,只怕要永远留在京中太后眼皮子底下。宋佑庭本不愿,便一直拖延,此次若不是为了查子易之事,也绝不可能进京应下这桩婚事。
驿馆内,待到誉王的车驾声远去,本来醉的站不稳的完颜敏也突然清醒过来。“怎么样,他信了吗?”
“大人放心,我们坐收渔翁之利便是。”博叻齐说道。
完颜敏点点头,烟花案一世,他也并不确定事情的真相如何。只是桑国的司礼监的太监李恕愈发贪得无厌,对单独进献给他的贡品要求越来越多。这点小小伎俩虽不知能起多大作用,可是既然誉王有意,哪怕能掀起一点波涛,或许日后也有可乘之机。
完颜敏不会想到,他今日要打压的这位太监,却在日后帮了他一把。也正是因为这位太监,他才有机会,以另一种身份,再次回到京城。
成王府内,成王站在府内久久仰望皎洁的月光。成王妃给成王披上一件大氅,成王把成王妃苏妙莲搂在怀里。
苏妙莲在成王怀中抬起头,娇滴滴的问道:“殿下在想什么?”
成王指着月亮说:“妙莲,你看那上弦月上的星星,和月亮正中连起来正指向西北。”
成王妃咯咯的笑了:“殿下想要效仿先帝去西北征战吗?”
“先帝自小随军征战,为我们赢得如今的太平。我从小生活在京中,只会纸上谈兵罢了。打仗之事,只有襄王还能比得上先帝一二。”成王感慨道。
“殿下自小熟读兵书,怎会输于襄王?”成王妃娇俏的说。
成王捏捏成王妃的肩膀,没有再说话。然而他正是因为熟读兵书才知道纸上得来终是不够的。耶洪旗借着上元节一事得陇望蜀,光明正大的要求开放互市,态度可憎。而落挞也已然在北境走私硫磺,西北边境局势已悄然变化,京中却依然歌舞升平。
去年此时,户部外派宁远府的给事中郭子易回京述职,带回一个重要消息,即宁远周记掌柜徐清私运了一批硫磺给落挞。这批硫磺虽数量不多,然而如果没有官员帮忙,一个普通商户又能从何处获得?运到落挞又是否不仅仅是为了从中牟利?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成王嘱咐郭子易在调查清楚前勿要在述职奏折中禀告此事,可谁知此后郭子易便因贪腐被锦衣卫逮捕下狱。众人皆心知贪腐一事乃李恕授意锦衣卫所用的惯常勾陷手段,可朝中却无人敢为郭子易出头。
身为圣上的弟弟,从小同圣上一起长大,他比别人更能理解与体会圣上对李恕的信任。只是如今圣上虽然待他极好,甚至留他在京中不肯让他去外地就藩,他也知道长大之后终究亲疏有别,即便是他也很难撼动李恕的位置。更何况,李恕背后,是一整个司礼监。
子易得罪李恕固然可能只因为李恕怪罪子易回京未曾带回任何财物进献于他,可成王也拿不准子易是否在奏折中提到过落挞走私硫磺一事。如今呈给圣上的奏折均由司礼监先行过目,郭子易在狱中死的太快,周记自那之后也再没有走私过任何硫磺。他不得不怀疑李恕与此事有关。
今年年前,江都周记的周如声和管家徐清又进京了。成王派人私下监视着周家,却暂未发现任何异常。在得知李恕对耶洪旗今年给他的贡品不满,心中多有怨气想要下手警告他们后,成王便暗示李恕选了徐清此人。一则是要试探下李恕是否与周记有关,二是徐清此人也并不无辜,三则是徐清身份特殊,按照李恕原本短视的做法,恐怕让桑国面子上都无法像耶洪旗交代。
如今李恕敢用徐清,便说明了他并不知晓硫磺一事。可硫磺此事,一直没有其他的线索。
月亮渐渐被云遮去,成王妃打了一个呵欠。成王低头刮了刮成王妃的鼻子:“又困了?我们早些旧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