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尚文学 > 计然篇 > 第64章 第 64 章

第64章 第 64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柳条抽出嫩绿的新芽。"经纬学堂"的后院里,孩子们正在清理冬季积压的碎布堆,五颜六色的布条在风中翻飞,像一群停不下来的蝴蝶。范阳蹲在角落里整理旧图纸,忽然听见豆豆的惊呼声:"快来看!这里面有东西!"

众人围拢过去,只见豆豆从碎布堆深处扒出一个用油纸包裹的物件。小心翼翼打开后,露出一本布满霉斑的线装本,泛黄的纸页上工整地写着"染织笺谱"四个字。陈守拙老人颤抖着接过本子,浑浊的眼睛突然发亮:"这是失传已久的周家染坊手记!我师父曾说过,里面记着独门的套色印染秘方!"

消息传开后,学堂里掀起一阵研究热潮。姜老搬来放大镜,逐字逐句解读手记上的文字;林西用现代技术扫描图谱,试图还原其中的图案;李明则根据记载中的染缸尺寸,设计复刻版的木质染缸。范阳看着忙碌的众人,想起《计然篇》中"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的教诲,决定以此为契机,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古法印染节"。

筹备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首先要解决的难题是染料的采集。手记中记载的"紫雪兰"是一种已灭绝的植物,其汁液能染出独特的雪青色。团队查阅大量古籍,发现可以用蓝草与紫草按特定比例调配替代。为了找到最适合的配比,学员们每天泡在染坊里,将白布反复浸染、晾晒,染缸边的竹竿上挂满了试验品,远远望去像一道绚丽的彩虹。

就在实验进行到关键阶段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打乱了计划。晾晒的布料被雨水打湿,部分染料晕染,反而形成了意想不到的水墨效果。看着这些"失败品",小夏突然灵感乍现:"我们为什么不将错就错,把这种自然晕染变成新的创作手法?"范阳折出一张纸伞,轻轻放在晕染的布料上:"古人说'顺势而为',或许这雨就是老天给的提示。"

团队迅速调整方向,开发出"雨染"工艺。他们特制了镂空的木质模具,让雨水按照设计的纹路流淌;在染料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胶质,控制晕染的范围。当第一幅用"雨染"工艺制成的屏风诞生时,流动的色彩与传统纹样相互交融,既有水墨画的意境,又不失纺织物的质感。

印染节开幕当天,周庄镇热闹非凡。学堂的空地上支起数十口染缸,老匠人现场演示古法扎染,孩子们举着自己制作的印染风筝奔跑嬉戏。最引人注目的是"碎布诗行"创作区,游客可以用收集来的碎布,通过拼贴、印染等方式,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布艺作品。一位退休教师将孙子的涂鸦印染在布上,制成了独一无二的桌布:"这比任何礼物都珍贵!"

活动中,一位来自艺术院校的教授对"雨染"工艺产生了浓厚兴趣:"这种将自然元素融入创作的理念,完全可以应用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范阳没有急于合作,而是邀请教授参与学堂的日常课程。课堂上,教授看着孩子们用树枝、树叶拓印布料,听陈守拙老人讲述染坊里的老故事,渐渐理解了传统技艺的生命力所在。

深夜,当最后一批游客离去,范阳独自坐在染坊前。月光洒在排列整齐的染缸上,水面泛起细碎的银光。工坊内,姜老在修补破损的染布工具,林西在整理活动中的创意方案,几个孩子还在灯下用碎布拼贴明天要用的装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