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尚文学 > 计然篇 > 第68章 第 68 章

第68章 第 68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范阳擦拭着新运来的老式纺车,木质纹理间还残留着岁月的包浆,突然听见李明的喊声从智能染池那边传来:"范老师!温度传感器又失灵了!"与此同时,绣房方向传来秀兰的叹息:"这批订单纹样太复杂,手工绘制根本来不及..."

多重难题交织,让工坊陷入短暂的忙乱。豆豆举着滴水的蓝草跑过来,裤脚沾满泥浆:"王爷爷说后山的蓝草遭了虫害!"范阳接过蓝草仔细查看,叶片上密密麻麻的虫洞像极了某种古老的图腾。他摩挲着纺车的摇柄,忽然想起《计然篇》中"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的未雨绸缪之道,将众人召集到窑洞大厅。

"我们试试让老手艺和新技术跳支舞。"范阳折出一个纸齿轮,轻轻放在纺车的轴承旁,"就像这纺车的零件,看似独立,实则环环相扣。"团队迅速分组行动:李明带着技术组拆解故障传感器,试图用传统榫卯结构加固电子元件;小夏教绣娘们用平板电脑扫描传统纹样,再通过3D打印机制作镂空模板;而范阳则带着孩子们在后山搭建防虫网,网眼的菱形图案灵感竟来自染坊里的老窗棂。

修复传感器的过程充满挑战。现代电路板与木质框架难以契合,电子元件在窑洞的湿气中频频短路。李明急得满头大汗时,姜老递来一把竹刻刀:"试试把木板雕出导流槽,让水汽顺着纹路走。"这个建议打开了新思路,团队将电路板嵌入雕花木盒,用蜂蜡密封边缘,最终打造出兼具防水功能与古朴外观的智能装置。

在纹样绘制环节,平板电脑与3D打印的结合产生了奇妙效果。秀兰将家传的"百蝶图"扫描进电脑,调整为适合批量生产的尺寸后,3D打印出的镂空模板既保留了刺绣的细腻,又能快速印染。当第一匹印着立体蝶纹的布料诞生时,蝴蝶翅膀上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烁,仿佛随时要振翅高飞。

然而,正当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时,新的争议出现了。部分老匠人对过度依赖技术感到不安,陈守拙老人抚摸着闲置的手绘工具,声音有些颤抖:"这样下去,老祖宗的手艺会不会被机器抢走?"范阳没有直接回应,而是组织了一场特殊的比试——让传统绣娘与智能印染机同时制作同一款纹样。

比试现场,绣娘飞针走线,丝线在布面勾勒出柔美弧线;一旁的印染机则发出规律的嗡鸣,精准复制着图案。当作品完成,游客们惊讶地发现:手工刺绣带着独特的呼吸感,针脚的疏密变化赋予纹样生命力;而机器印染的图案则有着数学般的精确美感,色彩过渡如渐变的云霞。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范阳举起两件作品,阳光穿过窑洞的木窗,在布料上投下交错的光影,"工具只是手段,手艺的灵魂在于人心。"他提议成立"经纬实验室",专门研究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边界。很快,实验室诞生了第一个成果:将纺车与编程结合的"智能纺织套件"——孩子们转动纺车的速度,可以控制电脑生成不同的织物纹理。

成果展示会上,国际教育专家们被这个创意吸引。一位美国教授兴奋地演示:"看!转动纺车就能编写程序,这简直是最生动的跨界教学!"套件不仅在教育领域引发关注,还被户外品牌看中,用于开发可根据运动状态自动调节透气性的智能布料。

初秋的傍晚,范阳站在染坊新建的观景台上,看着山下蜿蜒的智能染池与古朴的窑洞相映成趣。工坊内,李明在调试升级版的纺车编程系统,秀兰带着年轻绣娘研究AI辅助设计,孩子们围着新到的纺织机器人叽叽喳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