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归吐槽,季知节暂停了平板上的视频,调出了和沈瑜的聊天框。
太久没有在平板上聊天,点开后屏幕顶端“连接中”的小圆圈不住的转着,勤勤恳恳地同步着聊天记录。
手机上的界面倒是依旧停留在对话框,不断闪烁的光标的上方是那句“你想不想看?”,而最上方的状态变成“沈瑜”之后就再也没变过。
这并非是什么自问自答的设问句,也不是什么答在其中的反问句。话的那头很明显在等着回答,季知节平板上看着已经加载出来的聊天记录,停顿了一秒,光标慢慢被一行字替代。
季知节:【想听,也想看。】
倒扣在桌面的手机“嗡”的一声震动了一下,略微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过快的回复速度连带着沈瑜的心都颤了一下。
不是吧不是吧,该不会直接说得不想看吧。或者说为了安慰我还没看就先回答了?呜啊啊啊,突然发这个消息果然很莫名其妙吧!
明知道对方会做出这种事情的概率微乎其微,但是这种想法一旦在脑子里闪现,就会莫名扎根。
这么短的时间,应该是只看了歌词吧,难道是觉得我歌词写得不好吗?
五花八门的想法在伸手去拿手机的几秒内不断涌现又不断消失。
即使在保存文档那一刻信心满满,但是在即将面临审阅的时刻,信心总会像面临洪水的堤岸一样摇摇欲坠。
沈瑜握住手机翻过面,还未熄屏的界面带着光亮重新出现在视野,白底的气泡里黑色的字格外明显,格外直白的回答紧接在那句颠倒了顺序的台词后面,紧密相连。
还没等男孩回复,手机就在掌心中又震动了一下,酥麻的感觉顺着指尖蔓延,沈瑜忽然深刻地认识到了,什么叫做十指连心。
季知节:【等我一下哦,听完了告诉你。】
是啊,她向来是这般认真的。对每个人真心实意,从不会敷衍任何人,尊重每一份梦想,哪怕是小事也会记在心里,更遑论是像这样直接坦白的表达。
沈瑜在一大串偷来的表情包里找了个看上去最乖巧的小猫点头发了过去。目光落在了女孩前些日子新换的头像上。
季知节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了一张孔子的大头照换了上去,换完了还振振有词,说是这样才有够虔诚,能保佑自己分班考顺利。
听说最近演变成了每天拿着三支笔对着头像祈福。
如此格格不入又散发着光环的头像更是引起了班上同学的关注,纷纷加入其中。而加入的方式也并非是自己换头像,反而是点开季知节的头像加入祈祷。
而在得知这件事的当天晚上,季知节就在自己的头像上加了一行字。
【孔子】变成了【孔子(普渡众生版)】。
所有人拜得更起劲了。用季知节的话来说就是:“集齐了全班信仰之力的孔子肯定比只吃一家香火的孔子要神通广大一点。”
孔子是否神通广大,沈瑜不知道。但是他清楚的了解,这一出小插曲确确实实让班上的一部分同学放松了一点。
虽然是无心插柳,但也撑起了一小片树荫。
所以她又如何会是我那卑劣想法中的样子呢?无论是敷衍、还是不想听,分明都不会是她会说出的话。
可如果……
沈瑜点开女孩那格外显眼的头像。
如果我是那芸芸众生中更为特殊的那个就好了……
季知节自然不可能知道突发奇想换的一个头像居然能引起这般的少年心事,女孩正翻找着抽屉里的有线耳机以示尊重。
本打算一边用平板来播放音乐,一边用手机看歌词,可就在手指即将要触碰到文档时,季知节半路调转方向,按下了手机的熄屏键。
专心。
女孩的脑子里忽然冒出了两个字。
就如同对于词曲的偏好一般,有些人喜欢边研读歌词边听,也有人喜欢先尽情地享受这首歌,再去细细品味歌词。
这同样没有什么对错之分,单纯只是个人习惯。
季知节的习惯并没有那么固定,在家做卫生的时候,音乐主要起到一个填满空间的作用;偶尔放松的时候,平板上的播放器模式瞧着就让人心情愉悦,看着歌词的滚动变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可在扫地的时候,那些词和曲真的有被听进去吗?
季知节有些不敢冒险。
“反正作业已经做完了,就算听完再单独看歌词也浪费不了什么时间。”
女孩喃喃自语,不知道是在解释,还是在说服自己。
有些凌乱的耳机线被梳理开来,插进耳朵,与之一起闯入鼓膜的,是清爽而又明快的吉他,还有指关节敲在吉他面板上的轻快节奏。
那是朝气。
季知节眼睛发亮的想到。
女孩忽然想到不久之前搜索过的问题——“demo和成品歌曲有什么区别?”,搜索出来的答案里面说,demo仅仅有着最基本的旋律与歌词,没有专业的伴奏、没有吹毛求疵的演唱,更不会有编曲。
即使提前做了功课,可搞不懂的名词依旧有点搞不懂,抽象的东西依旧抽象,编曲到底是个什么也依旧在了解中。
可这首听起来有些粗糙、甚至还略有些简单的歌曲,却完全诠释了青春最美好的模样。
而更不需要一边看歌词一边听音乐,清晰自然的咬字让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清清楚楚。
季知节并不太清楚怎么用专业的术语去形容,只是觉得比起说话,沈瑜唱歌的声音要更加清亮、温柔,而每一句末尾的咬字更是让人念念不忘。
这是什么来着?
季知节突然想起很久很久之前偶然刷到过的reaction视频。
混声?头混?胸混?还是什么来着?
就如同无法很快听出音阶一般,季知节对这些更为专业的名词可谓是两眼一抹黑,可是不懂这些知识并不影响季知节评价这首歌。
因为无论什么歌,受众更广的,绝对是对乐理知识不甚了解的普通人。
“……
嘿,又是一年夏
我们整装再出发……”
歌曲的最后节奏变缓却并不感到哀伤,缓缓道来的语气似乎让分别都显得无足轻重,可身为当事人之一的季知节又如何听不出这是对所有人未来最质朴的祝福。
依旧是那句话,文艺作品需要的是共鸣。
虽然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青春里奔跑,但却始终朝着统一方向的高一三班,最不缺的,就是共鸣。
就如刚刚所说的,这是一首完整的demo,从头至尾四分多钟,甚至于歌词都显而易见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完全不像季知节偶然搜索到的,填个“12345678”就结束的demo,当然天王自然有天王的道理。
从把沈瑜拉入伙到现在,也不过一个多星期,然后沈瑜就交出了这样一份令人动容的作品。
季知节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眶,没有点开歌词的文档,反而点开了那些歌词草稿的照片。
黄色的拍纸本上留存着有些凌乱的笔记,最上方的“高一三班”几个字被圈了又圈,甚至还有几个笔画被描粗加重。
东一句看似完整的话,西一个被加了着重符号的关键词,还有不少写好了,却又被一条横线给一票否决的句子……
字迹从工整到潦草又到工整,甚至角落里还藏了几颗大概是小猫,又或者是小狗的动物脑袋……
零散的灵感编织成一句句有着你我他身影的回忆,再被填充到名为骨架里,然后被名为青春的养分滋润,最后成长为高一三班的永恒。
这么短的时间,还要兼顾学习,季知节都有些不敢想象这个人最近的压力到底有多大。
垂下的眼帘盖住了心里的五味杂陈,季知节保存了沈瑜的努力。光标闪闪烁烁,想要说什么却发现自己无法表达,想要寄希望于表情包,却无法在一下滑不到尽头的表情包列表找出一个合适的。
在这一刻,季知节深刻认识了自己语言的匮乏。
“嗡——”
表情包分明还没有找到,手机就在手里震动了一下,聊天框里就多出了一个大哭的表情。
沈瑜:【小猫大哭.jpg】
沈瑜:【不是吧!这首歌难道已经不合适到你输入了这么久还没写好一句话的程度了嘛!!】
沈瑜:【小猫撒泼.jpg】
沈瑜:【小猫打滚.jpg】
季知节:“……”
好不容易生出来的尊重在一声声撒泼打滚中消失殆尽,女孩抽了抽嘴角,面无表情地扔了个表情包回去。
不管无语归无语,夸还是要夸的。
季知节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飞快将完整版的歌词和mp3文件截了个屏,连带着歌词的草稿,每张都p了一个红色的“真棒”大拇指,然后原途径送了过去。
季知节:【我无法用语言形容所以决定让你自己看图说话。】
季知节:【请找出以上照片和你原图的不同哦】
但凡有眼睛就不会看不到几个刻意被放在了空白位置的“真棒”,君不见那么潦草的歌词草稿都能找出一个没什么字的地方盖下章。
沈瑜带着笑得一本满足。然后季知节便得到了这样一条消息:
沈瑜:【看见啦!我四个眼睛都看见啦!我可太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