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尚文学 > 一湖金 > 第55章 第 55 章

第55章 第 55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庾昭明首次出使,便大获成功,高昌王高兴非常。在朝堂之上,他当众表达了对此次出访结果的满意,以及对大王子及相应官员的赞赏。鉴于焉耆香料与宝石的专卖权是庾昭明拿回来的,因此高昌王将挑选包销商的相关事宜也交给了庾昭明。

大王夸赞,以安佑为首的百官也跟着道贺。庾昭明身穿朝服,立于堂上,面对这如山的恭贺声,面色平静。

自高昌拿到专卖权的消息传回都护城那日起,全国大商户便开始为争夺包销商的名额而作准备。庾昭明回来后,都中更是热闹非凡,各大商户们各显神通,各走门路,试图搭上一二官员,提前得知朝廷对包销商的资质要求以及竞价细则,仿佛一段旋涡,持续不断的向中心旋转,拱近。

而旋涡的中心,庾昭明不动如山。他出使归来,各位宗亲叔伯纷纷下帖,说要为他接风洗尘。几个勋贵子弟也大着胆子下帖设宴,恳请他抽空莅临。

勋贵子弟的帖子可以不必理会,宗亲叔伯却不能视而不见,庾昭明挑选着去了。到了席上,笙歌之余,才知道接风洗尘是真,探听包销商选择相关情况也是真,庾昭明微微一笑,问了问情况,说了几句场面话,便告辞离席了。

拿专卖权,挑选包销商,说到底,不过是为了充盈国库。自接到父王旨意起,庾昭明便命东宫属官协同户部草议章程。而他自己,则轻车简从,去了东市。

东市里有一家颇具规模的首饰行,庾昭明刚下马车,接到消息的掌柜就迎了出来。“公子来了。”

庾昭明喊了一声阮叔。阮叔五十多年纪,很寻常却很精干的模样,笑着躬身说了句不敢当,便把庾昭明请上了二楼。

这家首饰行是庾昭明的舅舅,嘉醴公张家的产业。张家生意大头在东土,却也在都护城开了几家商铺。

奉上茶后,阮叔站着陪话,在庾昭明的坚持下,才半插着身子坐了下来。

“前些日子,会盟缔结成功,咱们高昌拿到香料与宝石专卖权的消息传回来,真是举国欢腾,人人喜上眉梢。多赖大公子,以后咱们国内的宝石生意便算是好做了。”

“舅舅有什么消息传上来吗?”庾昭明问。

阮叔欠身道:“消息一传回来,主家便给小的来了封信,让小的留意挑选包销商的相关消息。小的这些日子隔一两日便去打探情况。”

“还早,”庾昭明说,“需得先把细则拟出来。再等等罢。”

阮叔应了一声是。庾昭明这次过来,是想看看能不能从张家获得一些宝石销售相关情况,张家毕竟是高昌数一数二的宝石销售商。

听他问,阮叔告了一声罪,起身出去,过了一时回来。回来后手上多了一个信封,他双手奉给庾昭明,说:“自专卖的消息传回,主家便想公子可能需要了解一些情况,因此提前写了这封信来,交代小的不要拆封,原样交给公子。”

团圆接过信,奉给了庾昭明。庾昭明拿在手中,信封很有些厚实,信签上是舅舅的亲笔,写的是他亲启。庾昭明一时默然,舅舅永远为他考虑周全。

“好,信我拿走了,届时我会写一封亲笔信回去,告知舅舅。”

阮叔应了一声是。

今日过来,庾昭明还有一件事。团圆奉上一个锦盒,打开来,原来是半盒子宝石。这是参加会盟谈判时,康国送的见面礼,一半给了姐姐庾昭阳,另一半他带了回来。

宝石硕大,颗颗圆润深邃,在天光中折射出变幻的光芒来。

“这些都是焉耆产的宝石,我想做一套璎珞并耳坠,昙儿生辰快到了,到时候送她做贺礼。你先出个图给我看看。”

他口中的昙儿,是他舅舅的亲女,他的表妹,张昙。

说着,庾昭明又从盒子里捡出一颗红得极其深邃的宝石,说:“这颗宝石,我想做一个额坠,样子还没有想好,你们帮忙想一想,也出个图给我。”

阮叔应了声好,赞道:“这些宝石品质绝佳,难得一见。公子放心,小的一定精心设计,让公子满意。”说着,问:“小的想先仔细看一看每颗宝石的品质和大小,请公子稍待,小的即刻安排人来测量。”

庾昭明点头,阮叔于是起身出去找人,一时连人带着工具进来,躬身见了一礼,新来的二人便在一旁将宝石倒在软布托盘上,一颗一颗仔细测量并摹画起来。

庾昭明坐了坐,起身走出去,站在过道上向下看去,原本只是无意之举,然而一展眼,便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是博彤,她坐在一楼中庭一个隔断内,虽然看不到正脸,但庾昭明还是一眼认出了她的身形。她面前的小案上,放着一个托盘,托盘内是一对鸾鸟步摇,珊瑚点翠,金丝如羽,珠光莹莹。

店小二殷勤介绍工艺,博彤拿起一支步摇,仔细看了看,递给了坐在身旁的男子,那青年男子含笑接过,俯身插在了博彤的发髻上。于是博彤对照铜镜,左顾右盼,侧头说了一句话,庾昭明听不清楚,但隐隐约约,该是问好不好看。

无比生动的姿态,生动得让庾昭明不得不想起,这与往日的博彤大不相同。他顺着她的目光看向她身旁的青年男子,他盘腿坐着,一手杵在膝盖上,侧头笑看着博彤。他们坐得并不亲近,但庾昭明注意到男子的另一只手,隐隐约约正搭在博彤身后。

也许是他注视的时间太久,阮叔走过来,看了看,轻声介绍道:“这二位是常平伯府家的公子与小娘子。”

庾昭明认出来了,无声点了点头,而楼下的博嘉终于似有所感,抬眼看了上来,一双目光直接逼到了庾昭明的眼前。庾昭明不闪不避,垂眸而立,静静看着博嘉。

一张与博彤并无相似的脸,庾昭明知道原因,博嘉并非常平伯亲生,而是博彤的继兄。

这种对视持续下去,恐怕要变了滋味。正好阮叔是来请庾昭明回去的,“宝石已经测量摹画完成了,公子还有其他什么吩咐吗?”

庾昭明淡淡收回目光,向屋内走去。他走后,博嘉也终于收回了目光。

屋内,宝石全部收拢放入锦盒,摆在了桌案上。阮叔大致说了说构想,庾昭明提了一二建议,阮叔记下了,庾昭明于是起身要走,阮叔殷勤送出来。经过走廊时,庾昭明淡淡向下看了一眼,已不见博彤和博嘉的身影。

从东市出来后,庾昭明没有直接回宫,而是命人向永庆坊而去。车声辚辚,道路上积雪未化,车轮压上去,发出吱呀声。天空不算透彻,灰白的云层下探,笼罩了远方,街面却明晃晃一片,那是积雪反射的天光。

永庆坊靠近宫城,坊内深墙大院,气宇深深,多住着朝中大员与城中豪商。马车在一处关闭的大门前停下,庾昭明下车,团圆去敲门,门开了,门内人见到庾昭明,当即恭敬地打开了门。

庾昭明走进去,一个老嬷嬷迎了上来。“殿下来了,见过殿下。”老嬷嬷躬身行礼,被庾昭明一手搀扶了起来,“孙嬷嬷,起来吧,不必多礼。”

孙嬷嬷终究坚持行完了礼,才笑着站了起来,“前些日子听闻殿下出使外国去了,一路风餐露宿,想必十分辛苦罢?”

孙嬷嬷是伺候昭明母亲的旧人,自母亲过世后,孙嬷嬷自请出宫,庾昭明于是将她安置在了这处原属于他母后的宅院里。

庾昭明说还好,“一路有人伺候,不算辛苦。”

“回来路上可遇着了雪?”孙嬷嬷又问。

“遇到了。”庾昭明说。

孙嬷嬷发出了一声心疼的叹息:“那必定十分寒冷辛苦。”

庾昭明笑了笑:“都过去了,嬷嬷,不要担心。”

他们姐弟两小的时候,每日睁眼闭眼,最先最后看到的,多半都是孙嬷嬷,小的时候庾昭明不懂,可现在他知道,孙嬷嬷是他们姐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在关爱。

他握着孙嬷嬷的手,转而问起了她的近况。孙嬷嬷很感动,连声说自己很好,“殿下专门派了人伺候,老奴什么都不用做,连个头疼脑热都没有,再安闲不过。”

庾昭明微笑:“那就好。”

说话间,已经走到了内院正堂。正堂大门敞开,屋角檐壁,整齐如新,虽然久无人居住,却没有任何的生冷之气。庾昭明知道,这是孙嬷嬷尽心维护之功。

“听说殿下出使归来,老奴便知道殿下一定会来的,日日叫他们打扫准备着,殿下请看看,有什么做得不到的么?”

这处宅院是母亲当年的陪嫁,他们还小,母亲还年轻的时候,若觉得宫中住得烦闷了,母亲便带着他们出宫来这里住几日,庾昭明记得这里的一草一木,后来母亲过世,庭院失去了旧主人,只留下庾昭明时不时的凭吊。

“嬷嬷维护得很好。”庾昭明说。

“殿下进去罢,老奴就在外守候。”

庾昭明不再说话,提脚迈步,走上了正堂。堂上静谧而整洁,一切仿佛都还是他小时候的样子,就要登车回宫,而他还在留恋刚刚吃过的冰碗子,于是恋恋不舍,大喊放着别动,下回我还要吃。

想到这里,他默默笑了起来,他拂过桌案,桌面颜色深沉而有光泽,没有半点尘埃。帷幕挂在高处,轻轻飘荡,屋角的香炉里,暖香弥漫,迥然不同于屋外的寒冷。一切都是活的,唯独失去了主人。

他站在堂上,环视四顾,闭上了双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