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也是长安。王臻说:“人之命运,皆已注定。”并且预言了辛公平他们接下来路上的行程琐事,他们自然不信。第二日醒来,天未亮,王臻已不见了。
辛公平他们继续赶路,一路事宜果真应验了王臻的预言。
后来,他们又在客店遇到王臻,直呼他为神人。交谈之下,王臻自称其是阴间迎驾者,此去长安是为了迎天子上仙,也就是要去勾天子魂魄入地府。
他们骇然又感到不可思议。
后来,王臻邀请辛公平去观看这场迎驾之事。
按照约定时间,辛公平来到长安外灞桥西,一棵老槐树下,待一阵阴风吹过,王臻率一队人马出现,带辛公平拜谒了统领阴兵的将军。随后他们竟然在原本城门坊市关闭的宵禁时间,从通化门进了长安城。
众人兵分几路,辛公平则跟随大将军所率阴兵众入驻颜鲁公庙。一切安排妥当后,王臻承诺辛公平,得阴间官吏允许,辛公平将会阳间升官。
几日后,众阴差认为时候到了,于是阴兵阴将如入无人之境般进入大明宫,来到了天子夜宴的宫殿。宴会上歌舞方欢,灯烛荧煌,丝竹并作。三更四点,一个碧衫皂裤,头戴非虎非豹皮帽,形貌骇人的怪人,手捧一把匕首送到将军面前说时辰到了。将军把匕首上前呈给皇帝,皇帝突然头晕目眩,被扶了下去。在将军的催促之下,三更天,沐浴的皇帝才出来登舆。
至此,将军与他麾下阴兵,引着皇帝的魂魄,如风如雷,疾疾东去,完成了这场诡异的上仙仪式。
大唐志怪传奇盛行,原本一个看起来有些诡异,甚至有些大逆不道的故事,未必有什么玄机。可是,李刺史作这样一篇传奇,一定有原因。抛开李刺史本身,辛公平的故事也值得深思,故事前后矛盾,疑窦丛生。
首先,故事的时间是元和年间,圣人明明在大明宫里生龙活虎,今年,也就是元和十一年,削藩正见成效,圣人大业将成,怎么会被阴差迎驾上仙?还有开篇明明写道辛公平在元和末年的上京路上偶遇王臻,见证此可怖之事,在结尾又说元和初年作者因为与辛公平的儿子同在彭城做官,所以听说了这个故事将其记录下来,前后矛盾,语焉不详,就像是……故布疑阵。
这个故事和李刺史被杀一案有关吗?神秘匣子里的东西关联着天子上仙的秘闻吗?李刺史写这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呢?他知道当今天子将要被索命而以此示警?还是在影射前朝某位天子的死亡呢?
大唐开国两百年,自太宗皇帝玄武门之变伊始,为了那个位子,大明宫的血雨腥风从未断过。流着太宗皇帝与则天女皇之血的历代帝王,尸山血海登位九五,就像是无可逃脱的宿命,弑父杀子,手足相残的阴影如同一个怨毒的诅咒笼罩在大明宫上空。
闻道打开银皮囊壶,饮下一口酒。
辛辣在口中四溢,顺着喉咙流下,烈酒刮过喉管,如火烧灼的感觉令他更加清醒。各方线索联系在一起,他心中隐隐有了一个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