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前往邓艾军营,趁其不备,将邓艾及其子邓忠逮捕,装入槛车,准备押送回洛阳。这位为司马氏立下赫赫战功的一代名将,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除掉了心腹大患邓艾,钟会踌躇满志??。他将邓艾麾下兵马尽数收编,实力空前壮大。他召集军中牙门骑督以上将领及蜀汉降官,出示所谓“郭太后(曹叡皇后)遗诏”??,声称司马昭图谋篡位,要起兵讨伐。并强迫众将签字画押,将不从者尽数囚禁。一时间,成都城内,风声鹤唳??,人人自危。钟会的反意,昭然若揭!
姜维见时机成熟,便暗中联络被囚的蜀汉降官,计划趁钟会不备,杀死钟会及其魏将,重新拥立另立宗室,恢复蜀汉。
其六
消息如同雪片般,飞向四方。
东吴,建业。
吴主孙休及“太子”孙曜,密切关注着蜀地局势的变化。邓艾被擒,钟会谋反的消息传来,令吴廷上下既惊且喜。
惊的是,司马氏内部倾轧竟如此激烈残酷。喜的是,这无疑是东吴的喘息之机,甚至可能是反攻或扩张的良机。
“父皇,钟会、姜维作乱,成都必将大乱。我军是否可趁机西进,收复永安??,甚至……图谋巴蜀?”九岁的孙曜,穿着一身合体的蓝色葛布??袍服,眼中闪烁着与其年龄不符的锐利光芒。她一边分析着局势,一边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个被她派人救下的刘珵。此刻蜀中大乱,不知她是否安全?自己将她安置在靠近边境的隐秘之处,是否足够稳妥?
孙休沉吟道:“钟会虽反,然贾充已率大军入蜀,胜负未可知。我军主力不宜轻动。可命镇军??陆抗??固守巴丘??,严密监视,若有机可乘,则相机行事。”他又看了一眼“儿子”,补充道,“至于那位‘蜀汉公子’(指刘珵),需加派人手,确保其安全,万不可落入魏军或乱兵之手。她……或许将来还有用处。”
孙曜心中一凛,恭敬应诺。父皇的心思,果然深沉。但她自己,对刘珵的那份关注,似乎……并不完全是出于政治算计。
其七
山阳城。
偏安一隅的刘祎??,也从父亲刘康??口中,听到了关于蜀地大乱的传闻。
“唉,可怜的西川百姓!刚刚经历了亡国之痛,又要遭受兵燹??之灾!”刘康长叹道,“那邓艾、钟会,皆是当世名将,却落得如此下场,可见‘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古今同理啊!”
九岁的刘祎,穿着朴素的玄色??麻布衣衫,安静地听着。她不太懂什么“鸟尽弓藏”,但她能感受到父亲话语中的悲悯与无奈。她想起了洛阳大典上,那个高高在上的晋王司马昭,那个面无表情的皇帝曹奂,那个神情悲愤的曹襄,那个得意洋洋的司马晟……还有那个据说被吴人救走的刘珵,以及在建业似乎也身不由己的孙曜。她们……都在这乱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承受着怎样的命运?她握紧了手中的书卷,心中默默祈祷,希望大家都能够……平安。
其八
公元264年正月。成都城内外的紧张气氛,已经到了顶点。
钟会与姜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钟会想利用姜维和蜀军,却又对其心存防备。而姜维光复蜀汉之心不死。
正月十六日(一说十八日),被钟会囚禁的魏将胡渊、胡烈??等人,通过收买的士兵传出消息,声称钟会要坑杀所有魏军将士。消息传开,魏军哗变!愤怒的魏军士兵,在胡渊等人的带领下,冲向钟会所在的宫城。
一场惨烈的混战爆发了。钟会猝不及防,与姜维一同被乱兵杀死!卫瓘随后赶到,平息了兵变。邓艾虽然已被证明并未谋反,但卫瓘担心邓艾复出后会报复自己,竟派田续???追杀邓艾父子于绵竹西。
至此,平蜀的两大功臣邓艾、钟会,以及一心光复蜀汉的姜维,尽数死于这场内乱之中。西蜀故地,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司马昭不费吹灰之力,便除掉了两个可能威胁自己的心腹大患,彻底掌控了蜀地。
消息传回洛阳,司马昭不动声色。他下令为邓艾“平反”,追赠爵位,以安抚人心,同时嘉奖卫瓘、贾充等人“平乱”之功。一切,似乎又恢复了平静。
但对于亲历或听闻了这一切的五个女孩来说,公元264年,注定是难以忘怀的一年。晋王受策的威仪,功臣倾轧的残酷,成都兵变的混乱……这一切,都像一把把刻刀,在她们九岁的心灵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她们的世界观,她们对权力、对忠诚、对友谊、甚至对彼此之间那朦胧情愫的理解,都在这动荡的一年中,悄然发生着改变。
司马晟在家族的荣耀与权力的冷酷之间挣扎;曹襄在屈辱的观礼中,恨意与对司马晟的复杂情感交织;孙曜在运筹帷幄中,感受着责任的沉重与对刘珵的牵挂;刘祎在平静的角落里,遥望着远方的风暴,祈祷着所有人的平安;而远在吴境边缘的刘珵,听着故土传来的噩耗,亡国的伤痛与对未来的迷茫,将伴随她走向未知的旅程。她们的故事,在历史的洪流中,将如何继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脚注:
1.金瓯(ōu):金的盆盂,比喻疆土之完固。金瓯补阙,指弥补国土的缺陷,此处引申为司马昭平蜀,为代魏“补”上了最后一块版图。
2.玉垒(lěi):山名,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代指蜀地。玉垒烽烟,指蜀地发生的战乱。
3.景元五年:公元264年。曹魏元帝曹奂的年号。
4.后主刘禅:蜀汉末代皇帝。
5.安乐公:刘禅投降后,被司马昭封为安乐县公。
6.歌伎:从事歌唱舞蹈表演的女子。
7.乐不思蜀: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典故出自刘禅被俘后与司马昭的对话。
8.晋公司马昭:在景元五年四月丁卯(公元264年5月2日)之前,仍是晋公。
9.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象征国家最高权力。
10.加九锡(cì):九锡是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在汉末及以后,常成为权臣篡位的前奏。
11.仆役:仆人和供差遣的人。
12.冕旒(miǎn liú):帝王或高官戴的礼帽。冕是帽身,旒是垂在前面或前后的珠串。王爵有相应的冕旒规制。
13.车辂(lù):帝王或高官乘坐的车子。
14.旌旗(jīng qí):旗帜的总称。
15.乐器:指用于王爵仪仗的编钟、编磬等礼乐器。
16.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17.司马晟:本书虚构人物,设定为司马炎之女,被伪装成公子。
18.绛紫色(jiàng zǐ sè):深紫色,是汉魏晋时期较为尊贵的颜色之一。
19.束腰:指衣服在腰部收紧的设计。
20.玉簪(zān):用玉石制成的簪子,用于固定头发或帽子。
21.司马炎:司马昭长子,未来的晋武帝。
22.功盖寰宇(huán yǔ):功劳覆盖天下,形容功绩极大。
23.德被四海:恩德遍及天下。
24.天命所归:上天的旨意,指注定要得到天下。
25.开国元勋:建立国家时功劳最大、地位最高的人。
26.与有荣焉:因为别人(多指关系亲近的人或集体)得到荣誉而感到光荣。
27.累累白骨(lěi lěi):一层又一层、重重叠叠的白骨。形容战乱或灾荒后死人极多。
28.受策:接受册封的文书和命令。
29.东堂:洛阳宫殿名,常用于举行朝会或重要典礼。
30.观瞻:观看瞻仰。
31.光耀门楣(méi):使家门、家族增添光彩。
32.曹襄:本书虚构人物,设定为曹髦之女,被伪装成皇子。
33.青灰色:偏灰的青色,较为素淡。
34.父亲:指魏帝曹髦,于甘露五年(260年)被司马昭弑杀。
35.卞夫人:曹髦皇后,曹襄的母亲。
36.韬光养晦(tāo guāng yǎng huì):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比喻隐藏实力,等待时机。
37.景元五年四月丁卯:公元264年5月2日,司马昭受九锡,进位晋王的确切日期。
38.香烟缭绕(liáo rào):烟雾缓慢地四处飘散。
39.钟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常用于宫廷雅乐或礼仪场合。
40.冕服:天子或高级官员在祭祀、朝会等重大典礼时穿的礼服。
41.侍中:皇帝的近侍顾问官。
42.常侍:皇帝的近侍官员。
43.升座:登上座位。
44.品级:古代官吏的等级。
45.太尉王祥:曹魏及西晋名臣,位列三公。
46.司徒何曾:曹魏及西晋重臣,位列三公。
47.司空荀顗(yǐ):曹魏及西晋重臣、学者,位列三公。
48.三公:古代朝廷中最高的三种官职,通常指太尉、司徒、司空。
49.相国:古代最高的行政官职,位在丞相之上。司马昭受九锡时,裴秀为相国。
50.裴秀:字季彦,曹魏及西晋重臣、地图学家。
51.御座:皇帝的座位。
52.宗室席位:安排皇族、宗亲的席位区域。
53.古制:古代的制度、礼仪。
54.入朝不趋:上朝时可以慢步而行,不必像普通臣子那样快步走。是一种殊荣。
55.赞拜不名:朝会时谒者(负责引导、唱名的人)只称官职爵位,不称其名。是一种殊荣。
56.剑履上殿:可以佩剑、穿着鞋子上殿。是一种殊荣。
57.殊荣:特殊的荣誉。
58.策文:古代帝王任命、封爵或嘉奖臣子时所用的文书。
59.叩拜:磕头下拜。
60.绶带(shòu dài):系印章或勋章用的丝带,也是官阶的标志之一。
61.山呼:古代臣子祝颂帝王时(尤其是在重大典礼上)高呼万岁(或千秋),声音如山鸣谷应。
62.千秋:千年。常用于祝颂王侯。对皇帝则称“万岁”。
63.躬身(gōng shēn):弯着身子,表示恭敬。
64.志得意满:心意满足,十分得意。
65.居功自傲:认为自己有功劳而骄傲自大。
66.《答晋王笺》:邓艾写给司马昭的信件,其中一些言辞被认为是其擅权、有异心的证据。
67.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将帅在外面作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行动,不必事事听从国君的命令。语出《孙子·九变》。
68.功高震主: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生疑忌。
69.嫌隙(xián xì):因彼此不满或猜忌而产生的裂痕。
70.密报:秘密报告。
71.姜维:蜀汉大将军,投降钟会后,图谋复国。
72.佯(yáng):假装。
73.淮南:指淮河以南地区。公元257-258年,魏将诸葛诞在淮南起兵反司马昭,钟会参与平叛,出谋划策。
74.算无遗策:计谋周密,没有遗漏失算之处。
75.忌刻:猜忌、刻薄。
76.韩信:汉初名将,功高震主,后被吕后所杀。
77.心-术-不-正:指人用心不正,思想或行为不正派。史书评价钟会“才高而心-术-不-正”。
78.卫瓘(guàn):字伯玉,曹魏及西晋重臣,时任监军,与钟会一同伐蜀。
79.槛车(jiàn chē):古代用木栏围绕、上加顶盖的囚车。
80.逾制(yú zhì):超出规定的制度、礼仪。
81.尾大不掉: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比喻属下力量过于强大,不听指挥,难以控制。
82.贾充:字公闾,曹魏及西晋重臣,司马昭、司马炎心腹。
83.斜谷:古代关中通往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