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所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如今邦本动摇,她纵有满腹经纶,又能如何?但曹襄的话也点醒了她,与其沉溺于悲悯,不如思考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尽人事”。
她走到李胤身边,低声道:“中丞,方才听医官言药材不足。臣家中略备有些丸散,或可应急。待回到驻地,便整理出来,交由医官调配。”山阳公府虽不比当年,但作为汉帝后裔,总还有些家底。
李胤赞许地看了她一眼:“你有此心,甚好。不过,此事需谨慎,药不对症,反误性命。待医官看过再说。”
刘祎点点头,心中却因为能尽一份力而稍感慰藉。
三人之间的互动,李胤都看在眼里。他心中暗忖,陛下让这三位特殊的“公子”前来,或许并非只为历练。她们之间的关系,似乎也远非寻常同僚可比。只是,在这国难当头之际,他无暇多想,只盼她们能平安完成使命。
离开隔离区,已是黄昏。夕阳的余晖洒在残破的土地上,竟也带着几分凄凉的暖意。经历了白日的惊心动魄,三人都感到身心俱疲。
回到临时驻地,一处尚算完好的宅院。简单的用过晚饭——依旧是难以下咽的糙米饭和咸菜,偶尔有些腌制的肉干。三人回到分配给她们的房间。
房间里陈设简单,只有一张榻,一张几案,两只胡床??。
刘祎拿出随身携带的药材,仔细辨认整理。曹襄则坐在胡床上,擦拭着佩剑。司马晟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暮色,以及远处星星点点的火光——那是灾民营地的篝火。
“真希望这场灾难,能早点过去。”刘祎叹了口气,将几包药材用干净的布包好。
“会的。”司马晟转过身,看着她,“只要我们把这里的情况带回去,父皇……陛下一定会加派人手和物资的。”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自己也不确定的期盼。
曹襄放下手中的剑,走到刘祎身边,拿起一包药看了看:“这是……甘草???性缓和,倒也适用。”她对药理似乎略知一二。
“嗯,还有些人参片??,或许能给重病之人吊吊元气。”刘祎轻声道。
司马晟走过来,看着那几包药材,又看了看刘祎和曹襄。经历了这么多,她们之间的陌生感和隔阂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患难与共、心意相通的默契。
“你们……”司马晟犹豫了一下,开口道,“此行,辛苦了。”这句简单的话,却包含着复杂的意味。她是对她们说,也是对自己说。
刘祎抬起头,对她露出一个浅浅的、带着疲惫却真诚的笑容:“晟公子亦然。”
曹襄也微微颔首,目光落在司马晟英气勃勃的脸上,又迅速移开,低声道:“同舟共济,份内之事。”
夜色渐深,房间里只点着一盏昏暗的油灯。灯光下,三张年轻的脸庞,带着相似的倦意,却也映照出一种别样的光彩。那是在苦难中磨砺出的坚韧,是在相互扶持中滋生出的情谊。
司马晟看着刘祎温柔的侧脸,看着曹襄沉静的眼眸,心中那份莫名的悸动再次涌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她知道,自己对她们的感觉,已经不仅仅是同伴,不仅仅是盟友。那是一种更深沉、更私密的情感,带着独占的渴望,也带着想要呵护的温柔。
而刘祎和曹襄,又何尝不是如此?她们看向司马晟时,眼中同样有欣赏,有依赖,或许还有她们自己尚未完全明了的爱慕。她们被彼此的坚强、善良、聪慧所吸引,在这段艰难的旅程中,命运将她们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窗外,秋风依旧萧瑟,灾难的阴影尚未散去。但在这小小的房间内,一种温暖的情愫正在悄然生长,如同寒冬里的梅花,于绝境中,绽放出动人的光彩。她们的视察之路还未结束,她们的人生之路更是漫长,但此刻,她们拥有彼此。这份在患难中淬炼出的情谊,必将成为她们未来岁月里,最宝贵的支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脚注:
1.任城:见上回脚注。位于兖州。
2.李胤:见上回脚注。时任御史中丞。
3.彭城:古地名,西晋时为彭城国(或郡),治所在彭城县(今江苏徐州)。是徐州重镇。
4.“书上得来终觉浅”:化用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处表达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虽然年代晚于西晋,但类似思想在古代一直存在,如“知行合一”。
5.黎民何辜:感叹百姓无辜受难。语出《尚书·汤诰》“尔万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并告无辜于上下神祇。”意近。
6.视民如伤:语出《左传·哀公元年》。意思是看待百姓像对待受伤的人一样,形容爱民如子。
7.相濡以沫:语出《庄子·大宗师》。原指泉水干涸,鱼儿吐沫互相润湿。后比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
8.下邳:古地名,西晋时为下邳国(或郡),治所在下邳县(今江苏睢宁古邳镇)。位于徐州,临近泗水。
9.徐州刺史:西晋时期一州的最高军政长官。具体人名此时期记载可能不详或有争议,故用官职指代。
10.世家大族:指世代为官或拥有巨大社会、经济影响力的家族。魏晋时期门阀制度兴盛。徐州一带亦有如琅琊王氏(虽重心东移,仍有影响)、东海陈氏等望族。
11.郡丞:郡守(太守)的副职,辅佐郡守处理政务。
12.藿香:传统中药,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具有化湿、解暑、止呕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暑湿、霍乱等症。
13.佩兰:传统中药,味辛,性平。归脾、胃、肺经。具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浊中阻、口中甜腻、暑湿等症。
14.苍术:传统中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湿阻中焦、泄泻、水肿、风湿痹痛等症。在古代常用于辟秽防疫。
15.张仲景: (约150年—约219年),名机,字仲景。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世尊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曹魏时期官方曾整理推广其学说。
16.尽人事,听天命:古代一种常见的处世哲学,意为:人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竭力去做,至于最终结果如何,则顺应天意或自然规律。此思想散见于多种典籍,如《中庸》有“君子居易以俟命”之意。
17.《尚书》:即《书经》,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
18.胡床:古代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形似后世的马扎、交椅。由西域传入,在汉魏晋时期已开始流行。
19.甘草:常用中药,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多种功效。
20.人参:名贵中药,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等功效。在古代是极其珍贵的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