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尚文学 > 江山为局伊人弈 > 第10章 景帝忧危托孤寄命 乌程初立储君匿踪

第10章 景帝忧危托孤寄命 乌程初立储君匿踪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的好感,认为吴国终于有了一位可以倚靠的成年君主。濮阳兴和张布分列左右,加官进爵??,似乎也达到了“拥立”之功的目的。

孙曜没有出席这场大典。她被“恩准”继续为父皇守孝,实际上是被变相软禁在后宫深处,封为“豫章王”。

透过宫墙的缝隙,孙曜远远地看着太庙方向那冲天的礼乐??和喧嚣,心中一片冰冷。那个坐在龙椅上接受朝贺的人,本该是她!是父皇属意的人!可现在,她却只能躲在这阴暗的角落里,像一个影子一样存在。

刘珵安静地陪在她身边,递给她一块干净的帕子。

“曜……殿下,别难过。”刘珵轻声安慰,“至少……您现在是安全的。那个新皇帝……看起来好像还不错?”

孙曜接过帕子,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与年龄不符的冷峻:“珵,你不懂。有些人,你看不到他的心。父皇说过,‘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个孙皓……我总觉得,他不简单。”她想起了历史上那些看似英明、实则暴虐??的君主,心中升起一股强烈的不安。

她是对的。孙皓初登基时的“明君”形象,不过是昙花一现??。很快,他的本性——残暴、猜忌、奢侈、好杀??——便暴露无遗。而当初力主拥立他的濮阳兴、张布、万彧等人,最终都将惨死在他的手中。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此刻,对于九岁的孙曜和刘珵而言,她们刚刚经历了人生中又一次巨大的变故。孙曜从“太子”变成了有名无实的“藩王”,肩负着父皇的遗命和自身的秘密,在危机四伏的宫廷中艰难求存。刘珵则从一个被庇护的“亡国公子”,成为了孙曜身边唯一的、可以信任的伙伴,两人在逆境中相依为命,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其六

消息传到洛阳。晋王司马昭得知吴主孙休病逝,孙皓继位,只是淡淡一笑:“孙皓小儿,残暴好杀,性非久安之主??。东吴内乱,指日可待。我等只需静待时机,一举可定??。”他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巩固内部权力,为最终的篡位做准备上。

九岁的司马晟,在晋王府中听闻了此事。她想起了那个在洛阳有过一面之缘、眼神锐利逼人的东吴“太子”孙曜。她死了父亲?还被废了太子位?司马晟心中,竟没有多少幸灾乐祸??的感觉,反而生出一丝莫名的……同情?或许是因为,她从孙曜身上,看到了一点和曹襄相似的倔强和……孤独?她们似乎都背负着沉重的命运。这种感觉让她有些烦躁,她更愿意将心思放在练习骑射??和阅读兵书??上,那是祖父和父亲希望她做的事情。

其七

山阳城。

刘祎??依旧过着平静而单调的生活。吴国换了新皇帝的消息,对她而言,不过是父亲刘康??又多了几声叹息的素材。

“唉,孙休也去了……这世道,真是……”刘康摇着头。

刘祎默默地为父亲续上一杯清茶??。她看着窗外那四四方方的天空,心中却在想着远方的几个人。司马晟是不是更高傲了?曹襄是不是更悲伤了?那个据说被救走的刘珵怎么样了?还有那个被废黜的孙曜……她们还好吗?在这乱世之中,她们这些身不由己的“小公子”,何时才能找到真正的安宁?

公元264年,甲申岁末。对于五个女孩来说,这一年充满了动荡与变故。司马昭进位晋王,权倾朝野;邓艾、钟会命丧蜀地,留下血的教训;孙休病逝,孙皓登基,东吴政局扑朔迷离。她们或身处权力中心,或颠沛流离,或偏安一隅,命运的丝线将她们缠绕得更紧。尤其是孙曜和刘珵,在建业的深宫之中,她们的相互扶持与隐秘情愫,将在未来的风雨中,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而等待她们的,又将是怎样波谲云诡??的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脚注:

1.吴主孙休:东吴第三位皇帝(景帝),公元258-264年在位。

2.孙曜:本书虚构人物,设定为孙休之女,被伪装成皇太子。

3.孙皓:字元宗(或名彭祖,字皓宗),废太子孙和之子,孙权之孙,东吴末代皇帝(公元264-280年在位)。

4.刘珵:本书虚构人物,设定为刘禅之女,被伪装成皇子,此时被孙曜(吴国)庇护。

5.乌程:县名,属吴郡,在今浙江湖州。孙皓被封为乌程侯。

6.永安七年:公元264年,东吴景帝孙休的年号。

7.蜀汉倾覆:指公元263年,蜀汉被曹魏灭亡。

8.钟、邓授首:指灭蜀功臣钟会、邓艾在公元264年初的成都兵变及后续事件中先后被杀。

9.天下三分:指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10.扁舟(piān zhōu):小船。

11.晋王:指司马昭,于公元264年四月受九锡,进位晋王。

12.觊觎(jì yú):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企图。

13.建业:东吴都城,今江苏南京。

14.偏安:指一个政权失去大部分疆土,在一个角落里维持统治。

15.“爱好文学,躬勤政事”:《三国志·孙休传》对孙休的评价。

16.病入膏肓(gāo huāng):指病势严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膏肓,古代医学指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

17.命在旦夕(dàn xī):生命垂危,就在早晚之间。

18.药气:指熬药或药物散发的气味。

19.龙榻:皇帝的卧床。

20.形容枯槁(kū gǎo):指人的形体容貌干瘦、憔悴。

21.濮阳兴:字子元,东吴丞相,孙休托孤大臣之一。

22.张布:字仲嗣,东吴左将军,孙休宠臣,托孤大臣之一。

23.龙驭上宾(lóng yù shàng bīn):古代指帝王去世的讳称。

24.内忧外患:内部存在祸患,外部存在敌人侵扰。

25.细麻:较细的麻线织成的布。

26.木簪:用木头制成的簪子。

27.慧黠(huì xiá):聪明而狡黠(此处取聪明、机灵之意)。

28.气息奄奄(yān yān):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

29.司马晟:本书虚构人物,设定为司马炎之女,被伪装成公子。

30.曹襄:本书虚构人物,设定为曹髦之女,被伪装成皇子。

31.刘祎:本书虚构人物,设定为山阳公刘康之女,被伪装成公子。

32.托孤:帝王临死前把年幼的继承人委托给重臣辅佐。

33.强敌环伺(huán sì):强大的敌人围绕在四周窥伺着,形容处境危险。

34.逡巡(qūn xún):徘徊不前,欲进又退的样子。此处指目光来回扫视。

35.眼观鼻,鼻观心:形容人沉思、虔诚或心中有事,不愿或不敢旁顾。

36.翕动(xī dòng):嘴唇等一张一合地动。

37.天人交战:形容内心非常矛盾,难以抉择。

38.敏慧:聪明。

39.百年:死的讳称。

40.女主:指女性统治者。历史上如西汉吕后临朝称制。

41.江山社稷(shè jì):江山指国家疆土;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古代帝王把社稷看得非常重要,用作国家的代称。

42.殚精竭虑(dān jīng jié lǜ):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43.九泉:迷信说法,指人死后居住的地下深处。

44.不瞑目(míng mù):死不闭眼。形容心事未了,死有遗憾。

45.永安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公元264年9月3日,孙休去世的确切日期。

46.哀恸(tòng):极其悲哀、伤痛。

47.主少国疑:君主年幼,人心疑惧不安。

48.大军压境:大军逼近国境。形容军事形势危急。

49.朝野:朝廷和民间。

50.国赖长君:国家依赖年长的君主才能安定。是古代宗法和政治观念。

51.孙皓:见注3。

52.孙和:字子孝,孙权第三子,曾被立为太子,后被废黜。孙皓是他的长子。

53.孙权:字仲谋,东吴的建立者,吴大帝。

54.“好学,通《诗》《书》”:史书上对孙皓早年的评价,用以说明他初时形象尚佳。

55.法度:规矩、制度。指行为合乎规范。

56.年富力强:年纪轻,精力旺盛。

57.左典军:官职名,负责管理宫廷禁军或宿卫。

58.万彧(yù):东吴后期大臣,力劝濮阳兴、张布迎立孙皓。

59.边境未宁:边境地区不安定。

60.伊尹:商朝初年著名政治家,辅佐商汤建立商朝,后又辅佐太甲,曾放逐太甲,待其悔过后迎回复位。常被后世引为权臣废立的榜样(褒贬皆有)。

61.霍光:西汉权臣,辅佐汉昭帝、汉宣帝,曾废黜昌邑王刘贺,改立汉宣帝。亦是权臣废立的典型。

62.奠安:使安定。

63.知遇之恩:受到赏识和重用的恩情。

64.守孝:遵照礼俗,在尊亲去世后的一定时期内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65.流言蜚语(fēi yǔ):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或挑拨离间的话。

66.内侍:在宫中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官员,多为宦官。

67.五雷轰顶:形容遭受巨大的打击或刺激,思想上、精神上好像被雷击了一样。

68.尸骨未寒:尸体和骨头还没有冷却。指人刚死不久。

69.同病相怜: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

70.世态炎凉:指社会上人情反复无常,有的热烈,有的冷淡。

71.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比喻只要基础或根本的东西还在,不怕以后没有发展。

72.朱氏:孙休的皇后。按理应由太后(孙休母已死,理论上应由皇后主事)下诏,但实权在濮阳兴、张布手中。

73.幼冲:年幼。

74.八月初三:公元264年9月6日,孙皓即位的日期。

75.元兴:孙皓的第一个年号,仅用了数月即改元甘露。

76.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新君即位通常要告祭太庙。

77.仪表堂堂:形容人相貌端正,举止大方。

78.加官进爵:提升官职,增加爵位。是拥立新君的常见回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