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睿这个孩子,虽然只有八岁,却已经尝尽了人间冷暖。
他的父亲在战场上救了隔壁家的儿子张东铭,自己却牺牲了。
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陆睿的母亲带着一半抚恤金改嫁,把他丢给了亲戚。
那些亲戚起初看在抚恤金的份上,勉强收留了他,可不到三年光景,钱花光了,便谁也不愿意再管他。
六岁的陆睿成了累赘,被辗转寄养在各家之间。
直到张东铭去陆团长老家探亲,找到陆睿时,孩子正蹲在猪圈旁,和几只小猪争抢着半碗馊掉的稀粥。
“从今往后,你就是我儿子。”张东铭红着眼睛,将瑟瑟发抖的孩子紧紧搂在怀里。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
身为现役军人的张东铭常年驻守边疆,只能将陆睿托付给年迈的父母。
张老爹和张老太虽然感念陆连长的救命之恩,愿意收养这个孩子,但家中的两个儿子却颇有微词。
“自家孩子都吃不饱,凭什么养个外人?”
“大哥的津贴本来就是我们家的,现在倒要分给外人?”
争吵声常常从张家院子里传出,惊得隔壁的苏晚都不忍心听。
终于在一个暴雨夜,张老爹拍案而起,决定分家。
他用毕生积蓄给两个儿子分别建了新房子,自己则带着老伴和陆睿住在破旧的老屋里。
分家那天,苏晚透过篱笆缝看见陆睿躲在柴堆后面,小小的身子缩成一团。
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
至此,苏晚就忍不住就关注他。
张老爹和张老太收养了陆睿,却并没有让他改姓。
他们心里清楚,陆睿的父亲是为了救他们的儿子张东铭才牺牲的,而陆睿是他唯一的血脉。
改姓这种事,他们做不出来,也不能做。陆睿依旧是陆睿,他的名字和姓氏,是他父亲留给他的最后一点念想。
然而,对于陆睿来说,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生活并不容易。
他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被抛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周围的人、事、物都让他感到无所适从。
张老爹和张老太虽然对他很好,但毕竟年纪大了,很多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
张东铭的兄弟们虽然分了家,但心里对陆睿依旧有些芥蒂,偶尔碰面时,眼神里总带着几分疏离和冷淡。
陆睿刚来的时候,总是沉默寡言,像一只受惊的小兽,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他不爱说话,也不爱笑,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低着头摆弄着手里的小石子或者树枝。
张老太心疼他,常常给他做些好吃的,但陆睿总是吃得很少,仿佛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村里的孩子们起初对陆睿有些好奇,但见他总是独来独往,便渐渐失去了兴趣,甚至有些调皮的孩子还会故意捉弄他。
陆睿从不还手,也不告状,只是默默地忍受着,仿佛这一切都是他应该承受的。
直到那一天,苏晚出手帮了陆睿后,与他有了交集。
张老太看到陆睿的变化,心里对苏晚充满了感激。
她常常拉着苏晚的手,感慨道:“小晚啊,多亏了你,陆睿这孩子才慢慢开朗起来。”
苏晚笑着摇摇头,“婶子,您别这么说。陆睿是个好孩子,是大娃他们乐意跟他一起玩。再说了,大娃多个玩伴,我也省心不少。”
说真的,二娃和安安年纪小,玩伴少倒也没什么,但大娃都五岁了,却很少跟村里的孩子一起玩。
苏晚回忆了一下原主的记忆,似乎原主有点小洁癖,总嫌村里的孩子玩得脏兮兮的,所以很少让大娃单独出去跟他们玩。
现在陆睿和大娃他们处得来,倒也是个不错的结果。
她转身走进厨房,从空间里拿出几个烤得金黄的红薯,又端出一小锅热乎乎的粥和一碗嫩滑的鸡蛋羹,端到院子里。
大娃和二娃正和陆睿玩得开心,看到苏晚端着吃的出来,立刻围了上来。
二娃眼巴巴地盯着碗里的红薯,迫不及待地说道:“妈妈,我也要吃!”
苏晚笑着把红薯分给孩子们,特意多给了陆睿一块,语气温柔:“来,陆睿,多吃点,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得多吃点。”
陆睿接过红薯,脸上露出一抹腼腆的笑容,小声说了句“谢谢婶子”,然后低头小口小口地吃了起来。
他的动作很轻,像是怕弄脏了手,又像是舍不得一下子吃完。
“别光吃红薯,喝点粥润润嗓子。”
苏晚一边说着,一边给每个孩子盛了一碗热乎乎的粥,又用勺子挖了两勺嫩滑的鸡蛋羹,轻轻浇在粥上。
鸡蛋羹的香气混合着粥的温热,顿时在院子里弥漫开来。
陆睿捧着碗,脸上有些局促,小声说道:“婶子,我已经在家吃过了。”他年纪虽小,但经历过苦日子,深知粮食的珍贵,不好意思再多吃。
苏晚笑了笑,语气温柔却不容拒绝:“没事,多少再吃一点。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吃点才能长得壮实。”
她一边说,一边将碗往陆睿手里推了推,眼神里满是关切。
陆睿抬头看了看苏晚,见她目光真诚,心里一暖,终于点了点头,低头小口小口地喝起了粥。
这点吃食对苏晚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
她空间里的物资堆积如山,别说几块红薯、一碗粥,就是再丰盛的饭菜,她也拿得出来。
但即便如此,她依然珍惜每一粒粮食,毕竟在这个年代,粮食就是命。
饭后,苏晚让孩子们自己在院子里玩,她则转身进了厨房,开始为接下来的忙碌做准备。
她从柜子里拿出黄豆和干香菇,分别用清水泡上。黄豆需要泡发一夜,香菇则泡上几个小时就能软透。
她打算趁着春耕的间隙,再做一批黄豆酱和香菇肉酱。
上次做的酱料不多,除了自家吃,还送了两罐给苏父苏母。
这段时间下来,酱料已经见底了。
苏晚想着,春耕辛苦,苏父苏母年纪大了,苏家兄弟是干活的主力军,更是不易,得多做些酱料给他们送去,也好让他们在忙碌的日子里多吃点有滋味的东西。
她一边忙活,一边听着院子里孩子们的嬉闹声,心里感到一种难得的平静。
大娃和陆睿正在玩翻花绳,二娃和安安则蹲在地上,用小树枝在地上画着什么。
孩子们的欢笑声透过窗户传进来,让苏晚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笑意。
泡好黄豆、花生和香菇后,苏晚又检查了一下家里的调料和肉储备。
空间里的物资虽然丰富,但她还是得小心使用,不能让人看出端倪。
她从空间里悄悄取出一小块猪肉,切成细丁,准备用来做香菇肉酱。
黄豆酱则是用泡发的黄豆,加入干辣椒、八角、花椒和桂皮等配料制成。
因为要做的量比较多,准备工作也就繁琐了些。
忙完这些,苏晚擦了擦手,走出厨房。
院子里,阳光正好,孩子们玩得正欢。
她站在门口,看着他们无忧无虑的样子,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大娃,带着弟弟妹妹们洗手,准备睡午觉了。”苏晚站在厨房门口,轻声喊道,语气里带着几分温柔。
大娃应了一声,立刻放下手里的玩具,像个小大人似的,拉起二娃和安安的手,带着他们往水盆边走去。
二娃还有些不情愿,嘟囔着:“我还不想睡呢……”
但大娃已经习惯了妈妈的吩咐,板着小脸说道:“不行,妈妈说了,要睡午觉才能长高高。”
陆睿见状,也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沾的土,乖巧地说道:“婶子,我也回去了。”他的声音轻轻的,带着几分腼腆,眼神却不自觉地瞟向院子里还没玩够的玩具,显然也有些舍不得。
苏晚笑了笑,走过去摸了摸陆睿的头,温声道:“好,替我跟你奶问个好。路上小心点,别跑太快。”
苏晚是知道村里的人起得早,大部分中午都会午睡一会,隔壁张家也不例外。
陆睿点点头,脸上露出一抹腼腆的笑容,然后转身往隔壁家走去。
他的背影瘦瘦小小的,却走得稳稳当当,显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苏晚站在门口,目送陆睿离开,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隔壁的院门后,才转身回到屋里。
她看了看已经洗完手的大娃和二娃,又抱起还在揉眼睛的安安,轻声哄道:“安安乖,咱们去睡觉了。”
她把孩子们安顿好,盖上薄被,轻轻拍着他们的背,直到他们的呼吸渐渐平稳,她也跟着休息一会。
晚饭后,苏晚收拾完碗筷,便对大娃说道:“大娃,你带着二娃和安安去陆睿家玩一会儿吧。别玩太晚,记得早点回来。”
她想着,孩子们不能总闷在家里,得多出去串串门,和村里的孩子们多接触,锻炼一下他们的独立性和交际能力。
大娃一听能出去玩,立刻高兴地应了一声,拉着二娃和安安就往外跑。
苏晚站在门口,看着他们蹦蹦跳跳地往隔壁家走去,心里既欣慰又有些感慨。
孩子们渐渐长大了,她也得学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面对外面的世界。